李隆基逃到蜀中,是对皇位厌倦了吗?你有哪些了解?
〖壹〗、李隆基逃到蜀中 ,不是皇位厌倦了,而是因为安史之乱,不得已逃到蜀中 。李隆基是安史之乱的第一责任人 ,而李林甫提拔胡将,纵容安禄山,他应该是安史之乱的第二责任人。 潼关之战,李隆基关键时刻瞎指挥 ,长安丢了,带着心爱的杨贵妃和满朝文武踏上逃亡之路。
〖贰〗 、其次,李隆基逃亡蜀中的行为表明他不想平叛 ,只想偏安一隅 。这种放弃人民的行为使得人民和将领对他失去了信心,转而寻求新的领导者。在这种情况下,李亨作为太子 ,主持大局,成为了人民心目中的希望。最后,李亨的登基得到了人民的认可 ,他成为了李唐皇室负责任的代表。
〖叁〗、李亨到了这里以后整合兵马,快速的聚集起一直庞大的力量 。然后以此为基础,有了跟唐玄宗叫板的力量了 ,很快的又拉拢了朝廷中的一批官员,把逃跑途中的李隆基给架空了。然后都没通知李隆基,单方面的宣布自己登基为帝,宣布唐玄宗退位为太上皇。
〖肆〗、其一 ,李隆基和他父亲李旦抢皇位 。本来李旦皇帝当得好好的,但是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争了起来,争得不可开交。看到李隆基咄咄逼人的气势 ,李旦干脆把皇位让了出来,给了李隆基。也就是说,李隆基给李旦造成一种感觉 ,这个皇位,是李隆基发动政变,帮李旦抢回来的 。因此 ,李旦必须尽快把皇位给李隆基。
〖伍〗 、李隆基才返回到了长安。可惜这时的长安城已经不属于唐玄宗了,而是属于唐肃宗,李隆基就这样成了太上皇 ,居住在兴庆宫 。就算是这样,李亨还是对自己的父亲不放心,派人杀了他仅有的几个心腹,唐玄宗彻底没了实权。所以说 ,唐玄宗已经没有了权力,并不是他把皇位拱手让给儿子的,他也是迫不得已。
〖陆〗、当时的宦官李极力奉承 ,在和之间挑拨离间 。结果,李隆基被变相软禁在皇宫里。因此,在晚年 ,李隆基第一次经历了兵变,受到了惊吓。后来被亲生儿子软禁,苦不堪言。他在忧郁中度过每一个日出日落 ,最后在绝望中走到生命的尽头 。李隆基与太平公主的关系?李隆基与太平公主是姑侄、搭档、政敌。
唐朝后期的屈辱史简要内容是什么?
唐后期皇室屈辱唐朝后期基本上都是在于各路军阀进行斗争,虽然得到一定回复但是也无法再与盛唐相比。后唐皇室更是混乱不谈,李隆基身边的太监高力士更是掌握了禁军负责保卫皇室 ,以至于后面君主废立都由太监做主了,唐后期的十三位君主有十一位都是由太监所立,在宫中君主都要叫太监为父,由此可见这宫中太监仿佛成为了真正的主人 。
首先是开元盛世之后爆发的安史之乱极大的摧毁了唐朝政治军事实力 ,摧毁了唐朝经济,战火纷飞民生凋敝。乱世之中活命是所有人的第一选取,并无精力再去发展科教文化外交。唐朝的藩镇割据 ,地方节度使专权是安史之乱的诱因之一,也是唐后期中央政府权力下降,令不出京城的重要原因 。
” 唐朝从心里惧怕吐蕃和吐蕃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割地卖国条约。公元783年唐政府被迫与吐蕃签订了《唐蕃清水盟约》。唐朝无能政府竟以“国家务息边人 ,外(弃)其故地,弃利蹈义 ”为理由,无耻的承认吐蕃所占领唐朝的州县为吐蕃领土 ,并表示坚守盟 。
韦皇后完全是武则天的一个翻版,李隆基为何却能政变成功?
〖壹〗 、李隆基能够政变成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广交英雄,培养势力:李隆基在潞州期间,广交好汉 ,结交了许多有影响力的人物,如“游侠”王崇晔,并通过他结交了皇帝贴身卫队的万骑军官葛福顺和陈玄礼,这些人成为了他政变的重要支持者。联合太平公主:李隆基与姑姑太平公主关系亲近 ,两人有着共同的政治目标,即防止韦后篡夺李唐江山。
〖贰〗、李隆基能够政变成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广泛的结交与联盟:李隆基在潞州期间广交好汉,为政变积累了重要的人力资源 。回到长安后 ,他继续结交英雄人物,并成功将皇帝贴身卫队的万骑军官葛福顺和陈玄礼归入自己的心腹阵营。同时,他与姑姑太平公主结盟 ,获得了重要的政治依靠。
〖叁〗、一切都按计划做好后,韦后这才招集百官,向天下臣民发布了唐中宗的死讯 ,并宣读假遗诏。韦后的计划完全是武则天称帝的一个翻版,先夺政权,然后杀李重茂 、李旦、太平公主等人 ,扫清登基的终究障碍 。但是,就在这时,相王李旦的儿子临淄王李隆基却亮剑了。
〖肆〗、韦皇后不是第二个武则天,李隆基政变取胜的关键在于精心策划与广泛联盟。韦皇后并非第二个武则天:政治经验与实力不足:韦皇后虽然垂帘听政 ,但真正掌握大权的时间并不长,且期间还有武三思等人的干涉 。
〖伍〗 、最重要的是,李隆基联络了当时朝廷中最具权势的人——太平公主!在当时 ,有资格、有能力、又有意愿挑战韦后的人,就只有太平公主了。这位公主继承了母亲武则天的衣钵,既有实力又有威望。而“唐隆政变”的整个计划都是由太平公主策划的 。